查看原文
其他

老人照护中的“平衡之美”| 家庭护理经验分享

2017-01-17 零杂物 有机会网

有机会原创文章

作者:零杂物

【小编荐语】长期关注我们的伙伴会发现,有机会的原创文章范围是广泛的,包含有机生活的方方面面。遗憾的是,关于老人照护的话题一直鲜有涉及,并非我们不关注,只是缺乏实际经验,也就难以下笔写。因此今天分享的文章就显得尤为珍贵——曾经在有机会写作极简生活系列专栏的作者零杂物,分享了她照料家中老人的心得,希望更多老年痴呆患者家属们能够读到。小编看后特别感动。跟她私下交流的时候,她将这称作是自己的“青春总结”,因为是她从多年来的生活重心中梳理出来的…… 读过其中关于“平衡”的用心运用,可能受益的不止AD家属而已,而是对每个人都会有所启发——

↑ 图来自Pixabay

老人照护中的“平衡之美”

道家的“一”,即“太极”,体现了一个系统的平衡之美,这种美,源自阴阳的和谐共处,它们相反又相合,对立又统一,形成了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稳定体。本文是把这种“平衡之美”的概念实践于家庭护理中,即通过对家中多个方面的失衡,经过灵活应对和努力调试予以补救,使整个家庭系统重新恢复稳定的状态。

一、平衡老年病患的“能力与自尊”

和患病老人相处,总有种她在“24小时与外界对抗”的感觉,就是俗话说的“和你较劲,说东往西”,不过冷静观察下来,我发现其实她的很多表现都是由于“自尊与能力的严重失衡”导致,即“能力无法挽留,尊严却无处安放。”

老人因此受挫致使情绪失控、性格扭曲,为了“隐藏失能,维护自尊”,她屡出奇招,甚至不惜用恶毒的言语伤害家人。 对此虽不知道如何彻底解决,但我相信在家庭护理中,如果亲属能保持住耐心,愿意花精力去协调顾及她的这种内心失衡,可以使护理更出效果,她觉得舒坦了,自然整个家庭状态也会相对稳定。

下面举两个具体例子:

例1 她不爱换洗

这也是阿尔茨海默症(AD,俗称老年痴呆症)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,不过我们也不必局限在这类病患老人中。只要当你发现,老人想隐藏自己连换衣都感到无比疲劳的“低能事实”,情绪激烈地拒绝清洁换洗时,为了兼顾“保命与保自尊”,可以把重点放在换下装,洁净下体,降低重度尿路感染致命的风险。

平衡方案:只频繁更换下装,换衣服提前约定(可能是头一晚定好,第二天一早再提醒,以便让她有个心理和体力准备),要求换洗时委婉表达(类似:今天天气好,我也有衣服要洗,一块儿洗省水/咱就当运动了,吃完饭活动活动筋骨嘛),换衣服时自然避开(离开她的房间,忙自己的事),即便看到沾上屎尿的内裤,也不说一句话,更不会指责,表情很自然的把衣服放盆里拿走。以上种种细节都是为了让她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。

效果:90%能够接受,且情绪比较稳定,换完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;5%拒绝,用类似“明天再说,不脏呢”,“先不换呢,谢谢你”,“累得慌,先歇会儿吧”搪塞你;5%失败,即刚把脏内裤放盆里,房间就传来了她“诬蔑款”的咒骂声,大意是“你这么做,是为了偷她的钱……”不过以“平稳换衣的次数”来看,成功率很不错了。

例2. 她不拄拐

记得我中学时和她外出,想用手搀扶着她,结果被霸气“秒推”,如今的她腿部弯曲变形,自知很难独自外出行走,又不愿被搀扶或坐轮椅,所以总以“天气不好”等说法为由,长期留在家中。而即便在家,也把买的和自制的拐杖都放一边,我知道,这对曾是家中顶梁柱的她来说,属于“伤自尊”级的物件。

平衡方案:把她经常行走的动线区,桌子柜子边缘都空出大于10cm的空间,作为“隐形拐杖”,方便可以扶着桌柜走动保护安全。而家属需要确保这部分“留白”的稳定性,把到访亲友不经意放置的物品及时挪开。

效果:每天都在高效利用,桌柜上的食物未必适合她,但这个“隐形拐杖”完美地平衡了她的自尊和能力,合适得不要不要的。


我一直很喜欢美学里的“留白”,没想到在照顾家人时,又意外感受了一次它的迷人魅力,看似空无一物,实则默默发挥着作用,至关重要。

以上两个实例,换衣拄拐,听起来“多大点儿事儿啊,至于嘛!” 其实吧,就像手术后的爱人,你觉得能听到她排个气都是世上最幸福的事,有些事关生死的特殊时期,就是小到一个“屁事儿”,也会变得“特别至于”。

……

对“保自尊”极度敏感的患病老人,尿湿了裤子永远是因为“自己不小心洒上了水”,尿湿了床那就是别人给她洒的水;听不懂你说什么永远用“我耳朵不好,听不清,你好好跟我说”要求对方重复n次;包括让很多家属“说出来都是泪”的病症之一:“总怀疑他人偷东西”,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她们自己无法找到物品(包括钱)的替代说法,承认自己没能力找不到是伤自尊的,改说是别人偷的就舒服多了……家人免不了会抱怨“都这样了,还要什么自尊心呐!” 问题在于,我们不能代替她放弃,也没有药物专门用来“擦掉她脑海中的尊严”。

所以,家属们想在护理时更有效,需要耐住性子,尝试在她的“能力与自尊”中权衡拿捏后,选取最优的平衡护理方案,这的确知易行难,尤其很多患病老人,拒绝积极和你正面沟通,准确表达不满和诉求,一切只能靠家属不断观察揣摩,尝试调整。而让家属们总在体力近乎透支时还要想着顾及她的自尊心是否受伤,又未免过于残忍,我只能说,尽力而为吧,能意识到“她只是想要保护尊严”的家属们,自己看开点儿,每每因老人情绪和行为的变幻莫测 濒临崩溃时,可以这样提醒自己:

“她这样做,是想在彻底失去意识前,还(妄想)能像年轻时那样倔强地守护尊严到最后一刻,笨拙又顽强的,守到底。毕竟,让一个前女强人/女金刚/女汉子/顶梁柱接受自己不断变弱的事实,旁人也很难体会这究竟对她是怎样的折磨。”

二、平衡家属间的“理智与情绪”

照顾只会不断恶化的患病老人,不难想到每个家人都会有情绪爆发的时候,这是人之常情,家属本身不必长期刻意忍耐,只是如果不想因此影响到护理的效果,我个人的经验是,家人之间需要保持一个“理智与情绪”的平衡。有忍不住发怒的,就要有像“机器人”一样专注解决具体问题的,从而确保家庭的整体平衡稳定。

下面举两个具体例子:

例1. 老人白天喜欢坐在窗台边,因为有些小便失禁,又不愿整日穿纸尿裤,家属就以安全、透气和舒适性为挑选重点,给她铺上了婴幼儿的加大型棉麻隔尿垫,但使用中发现,虽床垫得以保护,但由于表层渗水性不足,还是发生了因换洗不及时而使老人感到潮湿不适的情况,她坚持认为是家人故意在上面洒了水,进而不管不顾大肆辱骂,家属们不计成本地费心挑选,一次次换洗消毒,回报却只有污言秽语,有人实在忍不住进行反驳。对这件事, 虽然大家都会感到委屈,但如果从家庭整体稳定性出发,就要考虑到家属间“理智和情绪的平衡”,即此时需要有人当起“机器人”的冷面角色,专注解决当下问题。

提问:棉麻的隔尿垫吸水性不能让她认可,家人洗着也有些麻烦,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同时兼顾到患者和家人。

方案:买了单人床单大小的长方形加厚防水桌布“做底”保护床褥,之后在老人最常坐的位置再铺上一次性加大隔尿垫(渗水效果更好,可快速更换,也比单铺桌布舒适)。

效果:没再发生冤枉家人的行为,偶尔会自作主张拿掉一次性隔尿垫。


此方案虽降低了环保性,增加了经济成本,但除掉了引发病患情绪激动的不稳定因素,还节省了家人的体力消耗,整体效果满意。

例2. 老人行动不便,可又碍于面子,不愿意在屋内放置坐便器,对此有人表示无奈开始发牢骚,觉得怎么总是把事情复杂化,而与陷入情绪中的家属相对的,就有人抛开一切情绪困扰,专注地解决问题本身。

提问:在“卫生间不准大肆拆改+老人体重较重且腿脚不灵活+拒绝在屋内放置坐便器”的前提下,如何让老人更便利地去如厕?

方案:加装了尺寸合适的不锈钢毛巾杆把原扶手(橙色短扶手,政府早前统一加装的)一路延长至厕所门口;在附近医疗器械店了解了便携坐便器的形态材质承重后,决定回家进行旧物改造,自制构造尺寸与家里蹲式马桶相匹配的坐便椅,组合形成一个“可拆卸的坐式马桶”,其承重性也更适合老人,如此给老人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如厕设施。

效果:每天每一个设施都在使用,她感觉省力很多,家人也松了一口气。


其实这一整套设备,为了保证它的安全实用和舒适性,家人商讨调整过多次,过程极其烧脑费力。好在老人能常年用下来,算是对家属给予认可了吧。

家人在照护过程中发脾气,这完全正常,非常理解。 其实负面情绪除了发泄心中的压抑不快,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形象说明事态的严重性,促进事件的发展变化,是有其价值的,所以在家庭护理中,家属并不需要绝对隐忍自己的情绪。重点在于,要与其他家人达成默契, 从“家的平衡稳定性”考虑问题,情绪与理智的选择,要和家人“交替着来”,“你发泄不满,我闷头干活儿”。再体会一下下面这两个例子:

1. 家属a平时主要负责做饭,当陷入负面情绪后,家属b与其用语言安慰a,不如直接代替a下厨;

2. 家属c回家发现家属d没有像平时一样把衣服和碗筷清洗完就躺在床上,情绪低落,对此也不需多说,直接把它们洗完就行了。

第二天一切恢复正常运行……

当成员能彼此间心照不宣地形成这种默契,就极有可能不借助外力援助,自体协力实现“家庭维稳”,这真是一种难得的家庭智慧。

三、平衡家居环境的“混乱与有序”

家庭是一个整体,虽有一部分出现紊乱,但整个系统依然要运行,所谓的平衡家居环境的“混乱与有序”,就是把病患老人的混乱空间作为天平一方,视为客观存在不再调整,把“家属和公共空间的环境”作为天平另一方,经过整理后,使其始终保持简洁有序的状态,利用这种对立形成一种家居环境的整体平衡感,体现出家庭这个系统的稳定存在,具体怎么整理,我选择的基本方法就是:“一扔二定位三清洁”,而要达到何种效果,以下是一些我个人自定的整理目标:

1. 所有的门、窗都能完全打开,窗帘一拉到底,为了迎接新鲜的空气和明亮的光线。(时刻准备给家庭补充氧气,注入阳光。)

2. 所有的柜子、抽屉都能顺利打开到底,并且每一个都没有塞满,且越大的储藏容器,其余量面积也要相应增大。(老人不断退化,护理物品会随之不断增加,有余量的空间可以方便随时添换,节省家人精力,缓和烦躁的情绪。)

3. 过于老旧的、出现破损的物品,尽量扔掉或者更换。(崭新和完整的物品可以给家里带来清新的能量)对于更换的物品,大面积的部分尽量选择柔和的浅色调,少图或净色的,有利于平静家属经常出现的烦躁心情。(比如床品窗帘桌布这类软装选浅素色。)

4. 尽量创造些接近“全空”的区域,可能是一张空白的桌子,或者房间的一个“留白角落”。(这种观感有净化烦乱心情的作用,而且亲友到访时的礼物和个人物品,也可以作为暂放区。)

5. 垃圾桶每天清空,不新鲜的剩菜烂菜、过期物品都要及时清理。(即便能卖废品的塑料瓶硬纸板,最好也随有随扔,空间成本过高,易积灰尘不利家人健康。)

6.擦地擦桌子刷锅洗碗这些基本的,也是整理的一部分。(让家里在阳光下能“亮晶晶”的东西多一些,无意中看到它们可能收获片刻好心情。)


以上这些都是我直至今日也一直在做的,很喜欢的整理方法,自认有效。或许有些涉及到不够环保,但从病患家属的精神安慰和精力分配来说,这算是利大于弊的权宜之策了。毕竟人不是神,做不到无所不能十全十美。

混乱是患病老人的“特权”,可能她的床,一定要放上好几大包衣服才安心,但其他家人依然要努力保证自己和公共空间的整洁有序,使家庭的整体环境依然保持在正常水平,以外人的观感来说,大概就是:“哦,这家虽然有个老人糊涂了,但家人还是在积极地面对生活,没变颓。”这是用实际行动表明整个家庭的乐观态度和坚定决心。

其实不仅限于病患家属,任何人陷入困境时,如果想振作精神,都可以把整理家居环境作为入手点,这方法在我眼中类似书法,是一门“质朴的艺术”,没门槛,谁都能尝试,也不需要思考什么高深原理,只要直接做,多做就行了,哪怕是拿块抹布把电视上的灰擦干净,都能让你的心情瞬间恢复平静。慢慢地做多了,环境在变美,而你的内心也很可能体会到了一种从 “脏-干净”、“拥挤-有余地”、“旧-新”、“破损-完整”的奇妙转变。

家属们如果能接受“平衡家居环境,维护家庭稳定性”这个说法,不妨马上投入实践,当辛苦一番后,你很可能会发现,老人无法再给你的正向回应,房子能给你,物品能给你。也许累了一天回到房间后,一看到桌面是空的,就会不自觉嘴角上扬,仿佛眼前的空白桌面能放下心中郁结一整天的压抑情绪,关上灯看一会儿空桌子,听一会儿音乐,就能让整个人放松下来。而家属得到放松,病患自然也会受益,良性循环自此形成,所以真心建议不要小看环境的力量,很可能你家的“维稳大计”里就有它的一份功劳。

……

患者本身的“自尊与能力”;家属间的“理智与情绪”;家庭环境中的“混乱与有序”,诸如此类,当你意识到家里某些事物走偏的时候,对其采用适当的方式“补偏救弊”,使其重新恢复平衡,家就会以一种安稳静美的状态作为回报展现在你面前。

道家把“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”视为管理的最高境界,就是以坚持阴阳的和谐统一为标准,不多作为,但凡出手,即为对阴阳失衡的补救,以恢复整个系统的平衡,如此轻松管理国家和人民。一个家庭虽没有那么庞杂繁复,也算是一个小系统,家属们不妨多多体会、实践这种“阴阳采补”法,学习天道,管理小家,通过“损有余而补不足”,设法让家中“阴阳平衡”,从而达到家庭的“长治久安”。

(文中图片除标注来源外,均来自零杂物。)

推荐视频

TED演讲《我如何准备老年痴呆的到来》(题目乍一听有点悲观,其实内容很积极,建议欣赏)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t0148rve21f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续文:

《给AD家属的新年祝福》——请点击页面底部“阅读原文”

相关文章回顾

(作者零杂物,发表于2014年12月)



有机是一种生活,独立是一种态度,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。
联系我们
media@yogeev.com(合作)farm@yogeev.com(农场)post@yogeev.com(投稿)

多转发,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,关注有机会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